孩子刚上小学家长过于焦虑没必要

2014-09-18 11:22:00 来源:山西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
打印

  新学期开学,很多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都会被纳入到一个新的群体——班级QQ群。QQ群在方便家长、老师沟通的同时,也引来了不少家长的吐槽。“半个小时不上QQ,就会有几十条留言,不看怕遗漏了老师的重要通知,看了后发现都是聊天信息。”近日,太原迎泽区某小学的家长刘女士无奈地说。针对这种现象,记者9月15日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马荣,她表示,这是家长过于焦虑的表现,家长应该慢慢学会放手。

  一家长在班级QQ群里平均每天收到数百条消息

  太原市民刘女士家住并州路,孩子是一所名校的一年级新生。新学期开学,刘女士按老师要求加入班级QQ群。第一天还挺新鲜,但几天下来,她大呼“受不了”。“手机不停地提示,消息不停地刷屏,根本来不及看,可不看又怕漏掉重要信息。”开学这几天,她平均每天收到来自家长群的数百条消息。“老师,明天上不上书法课,用不用给孩子带毛笔?”类似的问题,每天都有家长问。她很郁闷,按课程表给孩子准备书和学习用具就行了,有必要每天都问吗?更让她无法理解的是,每天晚上11点以后,还有家长在群里发言,问孩子的表现。“这些家长都不上班吗?就算他不上班,也应顾及别的家长的感受吧。”为避免此起彼伏的消息提示音干扰到正常生活,她将手机调成了静音。

  采访中,记者了解到,新生QQ群通常由班主任建立,家长是成员。班主任在QQ群里通知相关班务,与家长交流孩子们入学后的大致情况,家长之间也会相互交流。“老师的发言常淹没在大量的聊天信息中,找也找不到。”刘女士说,她和之前与自己孩子同在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家长们交流了一下,发现很多新生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。后来有人想了个好法子,QQ群里有个功能叫“特别关注”,可将老师的发言置顶。这样,就不用一条一条看聊天记录了。

  新生QQ群里的家长可分为4类

  采访中记者发现,QQ群里的家长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类。

  第一类家长,是老师忠实的“粉丝”。老师一发话,马上回应:“您辛苦了,保重身体。”老师一公布:“有事需要帮忙。”立刻就抢。

  第二类家长,属于“十万个为什么”类型的。每天有无数的问题要问。

  第三类家长,属于随大流的。别人不说话,他也不说话,别人一说话,他就赶紧搭腔。想通过这样的方式,与老师和其他家长搞好关系。

  第四类家长,是潜水者。这类家长往往被聊天信息轰炸得实在受不了,又不好发作,只得保持沉默。

  老师很辛苦希望家长体谅

  常老师是一家私立学校的班主任。新生报名后,她主动建立了一个班级QQ群,并邀请全班家长参加,班级QQ群成立后很热闹。家长们把QQ名都改成了某某同学家长,然后开始了交流。“我特别能体会新生家长对孩子的种种牵挂,所以开学第一天我们班老师就特地给孩子们拍了好多照片,上传到了QQ群里。”常老师说,孩子们的照片一出来,家长们都很开心,热烈地讨论了一段时间。当天晚上,家长们又为布置作业的多少开始了一场“论战”。这场讨论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多。

  班级QQ群的建立给老师们管理班级确实起到了一定帮助,但也给老师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一些影响。“家长在群里跟老师交流,这很好,证明家长重视孩子教育。”采访中,另一位小学班主任吴老师告诉记者,由于一些新生家长工作比较忙,晚上11点才有时间在群里提问。“对于家长的问题,老师们想做到有问必答,但老师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,如果长期下班后还要这么晚在网上应答,负担还是挺重的。希望家长多谅解。”吴老师说。

  焦虑情绪会传染家长应学会放手

  “孩子新入学,家长紧张、担心都是正常的,但不要过于焦虑。”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马荣表示,家长在群里发言过于密集,折射出家长的焦虑情绪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种焦虑情绪会传染,不过千万不要把它传递给孩子。

  马荣建议,家长别把自己孩子个体的问题在群里向老师反映。针对具体的个性化问题,可和老师单独交流。这样可以保护孩子的隐私,也不会耽误其他家长的时间。另外,在群里聊天,一定要注意时间,不要影响他人休息。马荣特别提醒新生家长,要相信自己的孩子,要慢慢学会放手!

责任编辑:刘晓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