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亲成殇 "小候鸟"因安全问题无奈被"圈养"

2013-08-11 10:47:00 来源:工人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
打印

 

  7月17日,浙江嘉善县,两名来自山东和福建的“小”在父母工作的车间里玩耍。

  这是一份令人悲伤的名单:胡成刚,6岁;易宏杰,7岁;任文平,10岁;姜涛,10岁;柳俊涛,11岁。

  如何让“小候鸟”快乐住下幸福离开?

  义乌市的“小候鸟”溺亡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。有专家认为,想解决“小候鸟”在城市停留期间的一系列问题,落实打工父母的带薪休假政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浙江省劳动保障科研院院长陈诗达告诉记者,早在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《劳动法》就对带薪休假做出了明确规定,但自《劳动法》公布至今,一直没制定出台具体办法,这也就造成了不少职工享受不到带薪休假。而如果带薪休假制度得到落实,那么外来务工人员就可以休假多陪孩子,建立本就疏远的亲情。

  宁波理工学院副院长、副教授游建章认为,“小候鸟”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,所在地城市有义务让他们安全到达,快乐住下,并幸福离开。但要解决上述问题,仍需多方努力。首先,作为家长,要多陪伴孩子,带孩子熟悉城市生活的环境,言传身教告知注意事项,同时给孩子布置一些趣味性、易完成的任务,让孩子们有事情可做,切忌因愧疚和担心出事一味地从物质上来满足孩子,或者干脆将孩子关在家里;其次,社区组织、公益组织以及企业可多开展社区活动,组织青少年活动和职工子女活动,让“小候鸟”有更多的学习和娱乐伙伴;再次,要摸清“小候鸟”的困境,社会不同组织和部门,需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,回应“小候鸟”的需求,从而摸索、建立长期帮扶体系。

  记者了解到,在浙江,一些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城市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,如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街道在暑期前就专门发出通知,要求下属九个社区居委会统一对“小候鸟”进行登记,并且组织他们到社区统一活动,目前,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。而在杭州市萧山新塘街道辖区,工会组织联合企业多方力量,充分利用“新杭州人文化家园”现有资源,把“夏令营”开在企业里,让企业职工在上班时也可以见到孩子。一方面解决了孩子的安全问题,让职工安心上班;另一方面,企业也留住了人才,保障了辖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。

责任编辑:王丽雪

  8月7日下午,这5个男孩从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出门玩耍,迟迟未归,焦急的家长发动村民和亲戚共计数百人出门寻找。8日凌晨4点,噩耗传来,5个孩子在村外三四百米的南江里被发现,全部溺亡。他们,全都是这个暑假才到义乌父母身边的“小候鸟”。

  悲剧:被无情江水吞噬的生命 

  8月7日下午,任文平的母亲胡桂英最先发现孩子不见了。通常,儿子都会在下午4点左右到家,洗个澡以后,5点吃晚饭。但那天过了5点,还没见到孩子的人影。这让胡桂英有点担心。

  “任文平呢?”胡桂英立即问弟弟,因为放暑假,弟弟也带着6岁的儿子胡成刚一同来到了东上村。

  “不知道,我儿子也跟着他一块出去玩了。”弟弟回答。

  胡桂英不放心,一路快走来到村口卖熟食的湖南人老易家。从老易那儿得知,三个孩子都不见了。这让家长们有些担心,他们开始四处搜寻。时间过去好几个小时,人没找到,却遇到了另外几个同样在找孩子的家长,他们在找10岁的姜涛和11岁的柳俊涛。

  到了晚上10点,5名男孩不见的消息传遍了东上村。整个村子几百人都出动了。在江边,村民们发现了三辆静静停着的自行车,车筐里放着可乐和衣服。随后,又有人发现,江边的树上,也挂着孩子的衣服。

  胡桂英看到了儿子的衣服,情绪瞬间崩溃,她不顾一切冲到江里。水流急,胡桂英摔了好几跤,鞋子也被水冲走了。当她想再次下水时,被人拦住了。夜太黑,大家买来了手电筒,一路沿江搜寻。晚上10点30分,第一个孩子被打捞上岸,是暑假刚到东山村的胡成刚,才6岁。

  接着是11岁的柳俊涛,10岁的任文平,7岁的易宏杰。凌晨4点半左右,最后一个孩子被打捞上岸,他是10岁的姜涛。

  “这条江,这两年被污染了,基本上没有本地人去游泳。” 东上村村委主任王琛东说,靠近东上村的江水非常浅,但因为早年挖过沙,江中有些暗坑。他告诉记者,几乎每天下午4点,上游都会放水,“整个江面就好像涨潮一样,会涨起来,可能孩子们并不清楚,就出了这样的悲剧。”

  这起悲剧发生后,义乌市教育局向各中小学发出通告,要求各学校通过校讯通向全体家长发送安全警示,持之以恒抓好防溺水教育和监管。在无监护人监护的情况下,禁止孩童下水洗澡游泳。

  “我们5月份就组织过防溺水的一个活动,6月底,也进行过防溺水的统一安全教育活动,7月初,还动员3000多名老师走访了5万多名学生家长,进行安全教育。今年还有个安全科,专门从事这一块的工作,但很遗憾还是有这样的事情发生。”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说。

  孩子:“人生地不熟,暑假像一样” 

  在发生的悲剧,让无数人为之心痛。而事实上,类似的悲剧时有发生。就在半个多月前,还是在义乌,外来人员彭长明将儿子从老家江西接过来过暑假,儿子在玩耍时不小心跑到了别人车里,进而被关住导致中暑,成了植物人。发生在爱子身上的悲剧,让彭长明几近崩溃——夜里无法入眠,自责像刀子一样在他心里搅动。他无数次假设:如果没有把儿子接过来,这一切就都不会发生……

  类似的悲剧让家长惊心不已,为安全计,不少家长选择将前来探亲的“小”关在家里。

  陈晴晴是安徽人,母亲在家务农,父亲在杭州萧山一家工厂打工,这个假期她孤身一人来到杭州和爸爸短暂团聚。由于爸爸白天要上班,晴晴只好待在父亲租住的小房子里。父亲还给她下了死命令:绝对不允许单独出门!

  于是,晴晴的暑假就只得在出租屋里度过。人们口中美丽的杭州,在她心里成了一个虚幻的影子。有时看着外面结伴玩耍的本地孩子,晴晴会情不自禁想起老家的小伙伴们。她偷偷告诉记者,下个暑假她再也不想来了,在这里“人生地不熟,暑假像坐牢一样”。

  有类似感受的孩子不止晴晴一个。12岁的吴善全静静地坐在父母租住的小区里,眼睛看着旁边玩滑板的小孩,双手支着脑袋发呆。

  小善全的爸妈在金华开了个面食摊,放暑假了,奶奶把她从衢州老家带到金华。小善全说,摊子的生意很好,他们一家人每天都很忙。他就跟着奶奶住在五楼的一个套房里。

  爸妈怕他出门乱跑,给他拟定了一个排得满满的作息时间表,从每天早上7点开始一直到晚上,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上面都写得很清楚。爸妈还给他买了很多学习的书和试卷,每天都要做。

  “老家的孩子可没有这么多作业,他们每天就是在一起游泳,一起玩,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就好了。”小善全说。

  小善全说自己最想去的是动物园。但是“爸爸妈妈每天都要上班,不知道哪天有时间”。

  孩子们心里苦恼,当父母的心里也未必轻松。晴晴的父亲告诉记者,自己的女儿在家里很活泼,但是一来杭州就明显消沉了不少。他说,他也不愿意看着女儿每天待在屋子里,“人都待傻了”。

  但相比之下,晴晴父亲更担心女儿出去玩会发生危险。“老看到报纸上写小孩出事的,我们咋能放心呢!”这位父亲无奈地说。他告诉记者,自从女儿来了之后,他每天上班都魂不守舍,就担心女儿出什么事。因为这个,工作中还出了几次小错。

  当记者问起能否多花些时间陪女儿时,晴晴父亲脸上满是苦笑:“咋可能呢?我们上班都是有时间的,你不上班就没钱,没钱了我还出来打什么工?不都是为了挣钱养家嘛!”

责任编辑:王丽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