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续文脉传承·绽放非遗光彩 济南市景山小学非遗课程纪实

2021-03-16 17:12:00 来源: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
打印

  鲁网·泰山财经3月16日讯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,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充满快乐、富有智慧、担当使命的人。济南市景山小学在“一体·两美”课程体系的基础上,将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聚焦于建设“中国优秀非遗文化课程群”,打造更加完善的“一体两美“景山校本课程。学校积极将中国优秀非遗文化课程引进课堂,使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、走进非遗,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  柳编·编织美好梦想

  草柳编课程是用茅草、麦秆、玉米皮、柳条等编制工艺品的手工技艺。济南市草柳编技艺传承人、济阳县谷庙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兰老师来到学校,为学生们上生动有趣的柳编课。

  张德兰老师首先给学生讲了草柳编工艺品品种齐全、款式新颖、经久耐用、工艺精细等特点,既有较高的实用价值,又有较强的欣赏价值。然后她又给学生们讲了自己学习草柳编的过程。她说学习柳编也与学生们学习一样,要认真钻研,敢于吃苦,才能成功。最吸引学生们的是学习柳编的过程。张老师边讲解边示范,学生们也用新鲜柳条边观摩边制作。老师讲得生动有趣,学生学习得兴致勃勃。一会儿功夫,一个个小草帽、小手环、小戒指就成型了,学生们戴上自己编制的柳编制品,别提有多开心了!

  张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还渗透了“一根筷子容易折,十根筷子抱成团”的道理。最后张德兰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许多柳编作品,精致美观的手提包,自然质朴的草帽,牢固而充满自然气息的座椅,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和老师们,大家认真观赏,细细地品味,赞叹柳编大师们精湛的技艺。

  这次课程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,也使他们了解了草柳编非物质文化遗产,接受传统民俗文化教育,了解并懂得了这片生长的土地上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。

  剪纸·剪出精彩人生

 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,是中华民族沉积了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民俗载体,蕴涵着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精华,有着独特的美。非遗传承人剪纸艺人张守义老师给学生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剪纸课。

  张老师详细给学生们讲解了什么是剪纸,剪纸技艺的特点有哪些等理论知识。张老师带来的开国大典剪纸震撼人心,条幅巨大,人物特点鲜明,连栏杆上的花纹也清晰可见。学生们不由自主发出阵阵赞叹。后来张老师又通过十二生肖的作品,介绍什么是阴刻、阳刻……学生们在认真聆听的过程中知道了剪纸,又叫刻纸,是一种镂空艺术,是中国民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。

  张老师带着学生们用剪刀和刻刀进行实践体验,有的学生用剪刀剪出了一个个福字、好运吉祥牛、年画娃娃、过年的大灯笼等形状,而使用刻刀的学生则刻出来一个个大红大红的喜字,别提有多么漂亮了。

  直到下课铃响,学生们还沉浸在剪纸的乐趣中,流连忘返。四二班的刘郭子峻分享他的学习感受时这样说道:“开始的时候,内心特别紧张,生怕自己把纸剪破了,但是剪完以后看到作品这么漂亮,自己特别开心,因为这是我自己刻出来的。我今后要好好学习剪纸,把这门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!”

  传拓·拓印历史印记

  传拓是以宣纸紧覆在石器物的文字、图画上面,然后用墨着色,形成拓本或者墨本。非遗传承人王爱民老师给学生们讲授的传拓课生动有趣。王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一些传拓的器物图片,让学生观察并猜猜看是什么,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。接着让学生们相互传阅带来的传拓作品,更是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。然后,王老师呈现传拓石材和作品的照片,并与学生们积极互动。

  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当是现场制作了,正值当天是学雷锋日,王老师带来雷锋同志的拓版。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观察着王老师的一举一动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,上台观摩的小帮手学得有模有样,小心仔细地上色、扑墨,动作娴熟,又一次得到王老师的表扬。当学生的传拓作品在全场展示时,现场传来阵阵掌声。

  最令人期盼的是全体学生动手实践,巧手妙拓,领略传拓的风采。学生们首先被桌上摆放的瓦当和石像画吸引了,精美的图案让人忍不住想去摸一摸、看一看。王老师用浸湿的宣纸覆盖在石器物上,然后用刷子重重的,小心翼翼地拍打,在王老师的示范下,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自己动手制作。只听见咚咚咚的声音在教室里回响……学生们屏气凝神,石器上的图案渐渐浮现在宣纸上,宣纸紧紧附着在石器表面,仿佛在与古人对话……接下来是着墨上色,色彩与石器的完美结合,让图案跃然纸上……

  本次课程,学生从理论知识,完美过渡到动手实践,加深了对传拓技艺的了解,不仅领略了古人智慧,还在轻敲慢拓中感受历史文化,传统艺术的魅力。

  鲁绣·秀出美好生活

  鲁绣是中国八大名绣之一,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。明代,正式有了鲁绣这一说法。鲁绣博采“苏、粤、蜀、湘”四大名绣之长,而又独具一格,集抽、勒、锁、雕等精华工艺于一身,而又色彩淡雅、形象逼真。

  鲁绣传承人宋爱华老师走进课堂,和师生们一起开启了鲁绣艺术的神秘之旅。宋老师从“非遗传承人”“项目介绍”“作品展示”“实践体验”四个方面介绍了“鲁绣”这一山东本土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,讲述了自己在四十余年刺绣艺术实践中,深入研究技能技法的故事,并结合亲身体验讲述“传统”和“创新”的关系,与师生进行分享。

  宋老师向广大师生现场演示了鲁绣的制作技艺,展示了许多精美的鲁绣作品。栩栩如生的画面、美轮美奂的设计,巧夺天工的针法,飞针走线的技艺让现场师生目不暇接,赞叹不已。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了山东人民的聪明和智慧,提高了学生们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,更加深刻体会到大国工匠的精神内涵。 

  在学生们的期盼中,鲁绣非遗传承人张汝芍老师手把手教学生们实践鲁绣,感受鲁绣的艺术魅力。

  在张老师的指导下,学生们先在一块块洁白的手绢上打上底稿,有的画上一朵小花,有的衬上了绿叶。接着大家挑选适合的彩线,先穿针引线,再打结。一切准备就绪,张老师给学生们示范针法,看着针线在画布上游走,引得学生们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,学着张老师的样子绣了起来。不过,这根针似乎不太听话哟,几经尝试才从正确的位置冒出来。不过熟能生巧,慢慢地,学生们找到了诀窍,绣得越来越有模有样。见一位学生手势不对,张老师上前示范,帮忙矫正。“拉线的时候放松一点,让每一针的力度都差不多,这样图案会看上去很均匀。”张老师对学生们一一辅导。鲁绣课程让学生们感受到鲁绣的无穷魅力,五一班陈晓庚同学兴奋地说通过亲手尝试,感受到了鲁绣的精益求精,看来要想学好鲁绣,非得有耐心专注,一丝不苟的匠心精神才行呀!

  张老师说:“传承鲁绣的队伍正在壮大,也希望景山小学的小绣女们能用巧手绣出更美的世界。”

  非物质文化遗产,不但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,而且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。学校将进一步把非遗纳入校本课程体系,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,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们的心田,让它生根、发芽、开花、结果……(通讯员 孙静)

责任编辑:范金鑫